后市场还需回归专业,单纯营销搞不定
价格战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
近些年汽车后市场,线上互联网你方唱罢我登场,从洗车到上门保养再到现在的“动物大作战”,线下实体门店老一辈后市场创业者逐步落寞,新一辈创业者头破血流。资本入局,烧钱开店,动辄千家万家连锁门店......
价格战最终吃亏的是消费者
大家有个误区,觉得价格战对消费者是巨大好处。但事实上恶性价格战会严重伤害消费者的利益。假如生产厂家在价格战中没有利润,甚至是亏损经营,充当炮灰,厂商们不可能提供后续服务,更不可能对消费者有持续创新,所以工厂肯定不干这活。国产16寸轮胎卖工厂200多就不错了,合资一线品牌500出货,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多,而消费者还愿意为500多的买单呢?
因为消费者愿意为品牌和品牌为消费者付出的研发、产品质量控制等买单,机油、配件类产品也是如此。而那些卖不上价的产品品牌,工厂只会一味降低成本,能省几块是几块,最后吃亏的难道不是消费者吗?
做营销某虎58元一次全合成机油保养没问题,郑州这些连锁也没问题,毕竟从万科喊出“活下去”这个口号后,越来越多行业和企业都喊出了活下去这句话,特别是在疫情当下,但消费者难道就一定赚到了吗?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这里面满满的套路谁都清楚,冠之以名为引流产品、爆款产品。
亲,做企业,必须要对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要有敬畏和感恩之心,“要坚信消费者的‘知商’远远高于你”。你拥有的韭菜数量之多难道是为了开花结果,而不是为了割韭菜吗?因为价格便宜进来的粉丝,说白了就是为了做淮扬名菜小炒“韭菜粉丝炒鸡蛋”。
作为一个有规模的渠道,无论1000家门店还是10家门店,无论几千万韭菜还是几千韭菜,都不能挟韭菜以令诸侯,最后还把韭菜割的一干二净,从此过上小康生活,吃上了韭菜粉丝炒鸡蛋。
价格战参与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
价格战是企业竞争战术的一种,但这类战术带有浓重的上世纪工业时代痕迹。现在的竞争环境下,价格战需要明确现在当下的环境。否则竞争之父创立的集团公司也不可能卖给同行咨询公司。
因此打架之前,必须问明白自己为谁而战,凭啥可以战。环境是不是合适的环境,机会是不是最好的机会。如何战以及是否能接受最坏的结果。如果真是为了消费者而进行的价格战,你的对手又是目前较大的既得利益群体,那是一场持久的、单调的、生态系统的竞争。
但如果为了杀死对手的价格战,那是一种杀敌一千,自伤八百的蛮力街头打架,赢的可能性很小。当年“二东”之间的价格战,就是因为苏宁已经是既得利益群体,京东自然想去抢市场。
试问,现在后市场的既得利益群体是谁呢?正是印证了开头所问:有几个活得好的呢?特别是这样的疫情之下。所以我劝劝架,无论是新平台的线上电商某东某虎某猫,还是还是传统的线下实体保养大战的发起者们,做营销引流都无可厚非,千万别盲目自大,谁也不知道谁可以活多久,因为你可能真的不知道未来颠覆你的对手到底是谁,还是先深挖洞、广积粮、缓称王吧!
价格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现实中有许多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不能自拔。同行之间互相压价、排挤、挖墙脚、这些扰乱市场规则和秩序的行为,从来都是无时无刻存在,而且也是无法避免的。如此恶性循环只能两败俱伤,产品越来越次,产品质量、服务等越来越没有保障,受伤害的只能是供求双方。
后市场还需回归专业度,单纯营销搞不定
汽车后市场原本就是一个传统的理性行业,放之目前的市场环境,节奏加快、互联网盛行,直播、抖音种种带货、营销、培训赋能等鸡血般的出现,原来较为理性的模式开始走入一个怪圈,在近几年电商大肆进军烧钱的影响下,部分行当像润滑油和养护品,开始走极端营销。
全世界就数他会做活动,价格最便宜,免费、折扣、58元,那这些所谓的品牌靠什么盈利?又靠啥来养活自己的员工?如果你不是做慈善,那就是为了饿死同行,如果你都做不到,那你战斗的目的是什么呢?既然都不是,那我可以考虑你产品是不是有问题呢?
后市场行业的特殊性就像医疗行业一样,你可以线上挂号、线上问诊、线上买药,但是你不可以线上手术。你去了解一下,线上医疗平台,能做好的又有几家?把全世界的医生联合起来,你开了全世界最大的医院,当疫情来临的时候,请问这样的平台收治了多少个病毒感染者?你做营销打价格战,车主这波韭菜没有需求时候你来锁定他,因为你的价格战、贪便宜的进来的都是你的债主(会员储值更是祸害)。
市场是刚需,相信就算没有目前的疫情加持,估计关店的也不会少,别说1.1万家也得有8000家,搅局者就是搅局者,靠价格,说故事,失去了真实的服务,你就是一切枉费心机。而这个真实的服务的前提又是你过硬的修车技术和服务能力。
当然并不是一刀切的说价格战、营销战完全不好,做生意,适当的比较是可以的,但不能为了接单,失去了价格、品质、服务、利润。
无论是什么行业,没有利润谈何生存,没有质量如何强大!